牡丹 牡丹于洛阳应也是一古呢,唐时即负盛名,也许和武则天好之且长居洛阳有关?但现今,似乎荷泽的出产更多。在白马寺时,遇着群和尚和工人裁树,见其寺内外不少的牡丹,扯着,说,他们的牡丹也是从荷泽买来。何日花时去荷泽一回。 牡丹苗圃。五一未到,时间有些早,且今年较冷,花开更迟些,一般的花远未到绽时,但花骨朵已不小,移栽已非是其时。尽管如此,还是决定买几株回去。去事前联系好的一苗圃基地。在某牡丹园的附近,大片的地被承包种着牡丹。选些品种,起出,用专用的二齿叉,除尽泥土,此时如此实在很伤苗的,没办法,果然后来虽活着,但蔫蔫儿的,花当年是根本别想了。 王城公园。现在洛阳每年5月都有牡丹花节,人气颇盛。首届牡丹节,十多年前吧,便是始于王城公园。现今,洛阳建起了多个很有些规模的牡丹园,这公园于是被比下去了。然而,其在市中心,且园子紧凑,归程的当天,好歹去看一回。很不错,为使牡丹花节有花可看,许多花用大棚覆着催花,开了不少。且这天正在撤着大棚,早来一天还未必看到呢。 有一株黄花不知是否姚黄,花瓣与花蕊相杂,以为有些炸心,查了下,好像还就是,本就这么长的。因标牌还没挂上去,品种不知其究竟。http://www.chinaheze.com/zhuanlan/mdzl/wh/xx.htm (姚黄?) 以沉香亭为中心,四周环绕的花坛中花已催成,其余的也都早着呢。 公园里周王台那边游人少至,王台四周一堆儿一堆儿的豫、京等剧的票友。楼上更少人至,好,成了书法练习场了。// 豫剧的伴琴,用重重的粉与铁指套。 公园除了牡丹节期间,都是免票的。第二天将是牡丹节的开始,此日,门口发放免费门票,不少人在排队等着发票。但去入口处一看,不用票也照样进。在公园接待处见其对内部人的告示,说,自公园免费开放后,所有收入来源只有靠牡丹节期间的门票了(好像是每张40),去年收入不错。今年继续执行员工带人入园登记制度,作为福利每人允许带入几人,超出的付一定费用等等。倒也公平合理。 最后的一天蛮有意思。身上只剩了几十元钱,有些懒得去取,好,要门票的地方一律不进去,也正好,去的地方一律没要票。 大早,天子驾六博物馆,还没开门,好,广场上转悠一圈。然后,王城公园。然后,上、下清宫。再去唐城遗址植物园。此园花迟,收费也迟,还得过些天。转完了时间尚早。再去一回老集一带。冲着孔子入周问礼碑、文峰塔、和周公庙而去,地图上有标注着。
上清宫、下清宫 在某人的游记中,把北邙山上、下清宫写的有些仙意,于是一访。不是那么回事呢。上清宫在公路边,打的往。 唐时规模盛大的宫宇呃,玄宗亲题的玄元皇帝庙!老子的炼丹之所!所见只一小小院落,且建筑多是粗陋。战火纷飞,唐时起,殿宇已不知兴毁多少次!现在的洛阳,也实在没了什么宗教气氛。是不是和冯玉祥主政时的毁教有关?找到篇游记,对上、下清宫写的挺细http://www.blogms.com/StBlogPageMain/Efp_BlogLogSee.aspx?cBlogLog=1002049986。 翠云洞,还真是个由洞而建的建筑,里面,一年青人正向一女冠询着他的婚期所宜 。在翠云洞上,一平台,几间房,远远的看,似为楼台。 出上清宫院门,隔些距离,有一老君殿。是玉清宫所在?小小的,里面的老子像还真很袖珍,如玩偶般。 下清宫得穿过一片山林地向下。上下清宫分处于这一片目下算是上清宫森林公园所在的两端。尽管荒陋,居然也有人开车携家带口的在山坡上野餐。 下清宫,曾经的辉煌只能一雕刻繁复的柱顶石(?或是什么构件)显出。院内用瓦片圈起一土台,极突兀。能想到是什么吗?居然粉墙上有几个毛笔字“孔子问礼台”!那老子或孔子在这个土堆上干什么呢?很是离奇。即便此地是当时老子居处。不过当时老子真还是在洛阳,周天子所在地。 在下清宫前又见古塔。有些纳闷,道观边怎么有和尚塔?看其铭文,原来是道士塔。道士用这种形式的塔在各地普遍吗? 从下清宫边门进一小院,内有一甚斜之塔,论斜率或可居一切倾斜建筑之首:)居然用几木撑其将倾!
唐城遗址植物园。 说是用了唐城的一角,努力地找,没见着一点痕迹。城呢?地图上虽有标注,但砖的或土的?消失于何时?反正现在是干干净净!想来郑州的商城真可算奇迹了。在洛阳,想找些唐朝的建筑遗存,未果。说是明堂有挖掘的,找了半天不知其所在,据说还没挖好看不到。 植物园规模很大,里面居然出租人力三轮车,有趣。 郁金香正盛。 牡丹,一个品种一摊,边上立一大石,上刻品名,看着倒方便。 没找着城,这邻着园子底边的河沟说倒是相当的古老,有的地方水流还有些个急。有两人拉着丝网在河里蓖鱼,说是原即住于此地,因建园被征地。拆迁搬入后之小区中了。问其唐城,也说不清楚。 孔子问礼碑、东关清真寺、鼓楼 孔子入周问礼碑,还真不好找,地图上路名是下园路,似乎才拓宽,更名为了华林路。碑在东关大街与华林路相交的路口边。走着,看见了没标注的清真寺,问问礼碑,原来方向反了,于是,跟着那老先生,找到了碑的所在。“礼”已深入了生活,被民居,小店,电动车、晾晒的衣物环绕着。把晾着的东西拨拉向两边,碑身才现于照片之上。这个碑,也是张冠李戴,东拼西凑的东西。碑额是重修城隍庙记,呵呵。远远地看,倒还说得过去。再穿过华林路去东关大街上的东关清真寺。大殿应该是清朝的建筑。门楼似乎要晚些。只一年长的阿訇?在殿前坐着,挺和善的也怪寂寞的。 东关大街,回民的集居地。向西,穿过新街,便进入老城区--是不是老城区便称着老集? 上鼓楼。有人值守。鼓楼上没鼓,只钟一口。 街上转悠转悠,时候也不早了。文峰塔和周公庙留着吧。 火车上,看到探古的工具--洛阳铲,四把,四个人在卡座上对座着,放脚边。笑问用途。我们代国家打工去的。呵呵。
|